□ 新朴园
在人流如织的古城江阴南街文昌巷内,有一座如藏深闺的江南园林,她就是2007年被列入国内百座著名私家园林的“适园”。
江阴百姓习惯称“适园”为“陈家花园”,园主陈式金,其祖上虽谈不上富可敌国,但在古城江阴,也称得上屋宇盈百,富甲一方了。据《陈氏宗谱》载,明代初年,陈氏先祖陈清自扬州随军来澄,因护城有功,被封为“合浦侯”而定居于此。清乾隆五十四年,后裔陈宏度进士及第,自此陈氏家业兴旺,子孙繁茂,渐成江阴城内的名门望族。陈宏度正是“适园”园主陈式金的祖父。
陈式金生于书香门第,幼年虽在诵读“四书五经”中度过,但成年后却无意于功名,放弃了浙江同知之职,忘情于舞文弄墨的惬意生活,专心于书画和篆刻,他初法王蒙,后近吴历,艺术造诣精深。同时,书画、金石、诗词、音律无一不精,终成清末著名的书画与收藏大家。
“适园”选址,还藏着一段颇具禅意的故事。
平日里,陈式金博施济众,行侠好义,众口皆碑。某日,东厢邻居家有大难,急于抛售一墙之隔的祖产,陈式金不乘人之危,反而加倍出资,将数亩荒地买下。陈式金在记叙适园渊源时说道:“我本无意为园,逢此良机,得以成,此园乃取名适园。适者,恰好之意也。”不经意间,陈式金成了这块荒地的主人,也成就了适园(建于清咸丰四年,即1854年)的诞生,至今保存较为完好。
立意高远、意在笔先,是“适园”给我最深的印象。
在陈式金心中,唯有自然山水才是高妙的人间造化,他的园林,当然要模山范水,再造自然。
小小“适园”,不足七亩地,外部没有自然山水可借,“躲进小院成一统”的陈式金只能躬身笃行,理水叠山,辟池引水,为鱼凿潭,垒山作坡,为鸟植林。“山无水不灵,水无山不活”,深谙造园之道和绘画之本的陈式金,明白平铺直叙之无趣。理水叠山最经济的做法,是就地取材,挖心形镜湖,垒高矮二山,平衡土方。阳山阴水,阴阳和谐,互为补正。所有的修竹古木,奇花异草,廊桥亭台,轩榭楼宇,围合山水,倒映成景,生动有趣。陈式金用占全园三分之二的核心土地构筑山水,可谓重墨渲染,用心良苦。
其次是谋篇布局、架构清晰。
清绅江阴诗人翁照有名句云:“友如作画须求淡,山似论文不喜平。”在陈式金父子看来,造园如同作画,山水形胜,切忌平淡无奇,宜浓淡相间,远近相杂,疏密相衬,高低错落,方为佳品。如同“适园”里曾经吟唱的词曲,要眇宜修,低回百转,清新婉约。
如此,“适园”山、水、建筑三分天下:一是假山,垒于园林中北部,开门见山,双峰竞秀。二为“镜湖”,设于园林中南部,辟池理水,八方汇流。三乃建筑,按使用需求分南、东、北三块布置:南部以“水流云在之轩”为核心,融合“适安斋”、“秋入潏波”、碑廊等,组织交友接待空间,并与陈氏老宅浑然一体;东部以“响秋轩”“易画轩”“得爽亭”为焦点,设计书画工作空间;北部以“得蝶绕云山馆”为中心,设置家祠享堂空间。三组建筑以雨廊、棚架、厢房连接,山环水绕,共享全园外围的三分之一土地。山、水、建筑主次分明,各得其所;游线流畅,峰回路转;抑扬顿挫,相得益彰。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
求翻牌呀